说实话,现在刷短视频看到广告时,我经常忍不住想:这条广告到底值不值得商家花的钱?数据显示,2023年短视频广告的平均点击率只有2.3%,但转化率高的案例却能冲到15%以上——这差距也太大了!最近研究了不少案例,发现那些转化率高的短视频广告,往往都做对了几件很”反常识”的事。
别急着卖货,先讲个好故事
穿山甲平台有个数据特别有意思:前5秒完播率超过70%的广告,转化率是普通广告的3倍。但大多数商家一上来就急着展示产品,反而把用户”吓跑”了。我见过一个卖厨具的案例,开头居然是老奶奶在讲年轻时做饭的故事,直到第8秒才露出产品——结果这条广告的加购率达到了惊人的11.8%。
把”痛点”演出来,而不是说出来
“夏天出汗多很尴尬”这种文案实在太老套了。抖音本地生活类广告现在流行用”沉浸式场景”:镜头跟着一个衬衫后背湿透的上班族,看他挤地铁、见客户,最后用产品解决问题。这种”具象化痛点”的广告,转化率比传统口播式高出40%。对了,记得用竖屏拍摄——测试数据显示,竖屏广告的互动率比横屏高62%。
给用户一个”现在下单”的理由
你们发现没有?那些转化率高的短视频广告,永远在强调”限时”和”专属”。不是简单写个”限时折扣”,而是像”评论区前100名送…”、”截屏私信领…”这样的设计。有个美妆品牌做过测试:同样的产品,加上”直播间专属价”的标签后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说到底,人都怕错过——利用好这个心理,效果立竿见影。
最近和做投流的朋友聊天,他提到个有趣现象:现在跑得最好的广告,往往违反”最佳实践”。比如官方建议视频时长控制在15秒,但某个教育机构30秒的剧情式广告ROI反而最高。这提醒我们:在算法的世界里,永远要为”人性化”留出空间。毕竟点不点击是算法决定的,但买不买单永远是人说了算。